干旱预警信号分二级,分别以橙色、红色表示。干旱指标等级划分,以国家标准《气象干旱等级》(GB/T20481-2006)中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为标准。
干旱橙色预警信号: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重旱(气象干旱为25~50年一遇),或者某一县(区)有40%以上的农作物受旱。
1、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御干旱的应急工作;
2、有关部门启用应急备用水源,调度辖区内一切可用水源,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牲畜饮水;
3、压减城镇供水指标,优先经济作物灌溉用水,限制大量农业灌溉用水;
4、限制非生产性高耗水及服务业用水,限制排放工业污水;
5、气象部门适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。
干旱红色预警信号: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特旱(气象干旱为50年以上一遇),或者某一县(区)有60%以上的农作物受旱。
1、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御干旱的应急和救灾工作;
2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启动远距离调水等应急供水方案,采取提外水、打深井、车载送水等多种手段,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和牲畜饮水;
3、限时或者限量供应城镇居民生活用水,缩小或者阶段性停止农业灌溉供水;
4、严禁非生产性高耗水及服务业用水,暂停排放工业污水;
5、气象部门适时加大人工增雨作业力度。
救灾既有民政部门的参与,也有应急管理部门的参与。在中国,救灾工作通常是由多个部门协同进行的。
民政部门在救灾中主要负责灾后救助和恢复重建工作,包括提供救灾物资、安置灾民、提供紧急救助和重建灾区等。
应急管理部门则负责协调应急响应、组织应急救援行动、指导灾害预防等工作,在灾害发生时负责紧急救援和救灾工作的组织和协调。
此外,其他部门如公安部门、国土资源部门、交通部门等也会在灾害发生时参与救灾工作,根据灾害的类型和程度,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工作重点可能会略有不同。
总体来说,民政部门主要负责灾后救助和恢复重建,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灾前灾中的应急响应和紧急救援工作。然而,在实际的救灾工作中,各个部门会进行密切合作,共同协调并参与救灾工作,以最大限度地保障灾区群众的安全和救助。
抗洪救灾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和义务,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。为了有效地组织抗洪救灾工作,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一是加强预警和监测,及时掌握洪水情况和相关灾情,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;二是强化人员调配和物资储备,确保救援队伍和应急物资的充足供应,做好受灾群众的安置和救助工作;三是加强宣传教育,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和自救能力,引导大家积极参与抗洪救灾行动。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,才能有效地应对自然灾害带来的挑战和威胁。
应急管理局的主要职责:
1、负责应急管理工作,指导应对安全生产类、自然灾害类等突发事件和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。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和工矿商贸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。
2、贯彻执行应急管理、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规章、规程和标准,拟订全市应急管理、安全生产等政策规定,组织编制市应急体系建设、安全生产和综合防灾减灾规划。
3、指导应急预案体系建设,落实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分级应对制度,组织编制总体应急预案和安全生产类、自然灾害类专项预案,综合协调应急预案衔接工作,组织开展预案演练,推动应急避难设施建设。
4、组织指导协调安全生产类、自然灾害类等突发事件应急救援,承担应对重大灾害指挥部工作,综合研判突发事件发展态势并提出应对建议,协助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组织重大灾害应急处置工作。
5、牵头建立统一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,负责信息传输渠道的规划和布局,建立监测预警和灾情报告制度,健全自然灾害信息资源获取和共享机制,依法依规统一发布灾情。
6、统筹应急救援力量建设,负责消防、森林火灾扑救、抗洪抢险、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、生产安全事故救援等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,按规定权限协调管理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,指导乡镇(街道)及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。
7、统一协调指挥各类应急专业队伍,建立应急协调联动机制,推进指挥平台对接。
8、负责消防管理工作,协助指导消防监督、火灾预防、火灾扑救等工作。
应急救灾物资应优通过,优先发放到位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》第四十四条规定:因抢险、救灾等紧急需要,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用单位、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。
被征用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使用后,应当返还被征用人。单位、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、灭失的,应当给予补偿。故本题答案选A。
保障方案是为了确保在灾害发生时,能够迅速、有效地响应,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,减轻灾害损失,促进灾后恢复重建而制定的计划。
一、应急物资储备保障
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,选择合适的仓库和运输条件,确保储备物资的质量和安全。
定期对储备物资进行检查、维护和更新,保证其处于良好状态。
与其他地区或机构建立物资储备互助协议,实现资源共享和调配。
二、应急物资运输保障
建立应急物资运输绿色通道,确保物资能够快速、安全运达灾区。
加强交通设施的维护和管理,提高运输效率。
开展应急物资运输演练,提高运输能力。
三、应急物资配送保障
建立应急物资配送制度,确保物资能够准确、及时送达受灾群众手中。
加强与当地政府和机构的沟通协调,确保配送渠道畅通。
对配送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,提高配送效率和质量。
四、应急物资调配保障
建立应急物资调配制度,确保物资能够合理、有效地利用。
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沟通协调,实现资源共享和调配。
对调配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,提高调配能力。
五、应急物资回收再利用保障
建立应急物资回收再利用制度,确保物资得到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。
对回收再利用的物资进行分类处理,采取合适的处理方法。
加强与相关企业和机构的合作,实现物资的回收再利用。
六、应急物资信息化管理保障
建立应急物资信息化管理系统,实现物资的信息化管理。
利用物联网、GPS等现代技术手段,实现对应急物资的实时监控和管理。
加强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,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。
以上是应急救灾物资保障方案的主要内容,通过实施该方案,可以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,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,减轻灾害损失,促进灾后恢复重建。
洪水是自然灾害中最常见的一种,其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。为了降低洪水带来的危害,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,应急部门开展了防汛救灾工作。
防汛工作是指在洪水来临之前,采取一系列的措施,预防洪水带来的危害。应急部门在开展防汛工作时,主要关注以下几个重点:
救灾工作是在洪水发生后,对受灾人群进行救助和恢复重建工作。应急部门在开展救灾工作时,主要关注以下几个重点:
经过应急部门的努力,防汛救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。通过及时有效的预警和疏散工作,减少了人员伤亡,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。在救灾工作方面,应急部门积极展开紧急救援,提供了大量的救助物资,帮助受灾人群度过难关。在灾后恢复重建方面,应急部门加强了基础设施修复工作,快速恢复了受灾地区的正常生活。
展望未来,应急部门将继续加强防汛救灾工作,提高应对洪灾的能力和水平。同时,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,形成合力,共同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强大的防线,守护祖国的繁荣稳定。
应急预案中的应急演练是应急预案的实用化中的重要一环,也是检验各项工作准备的主要手段之一。
应急演练,有实操内容,也有组织和人员应对反咉内容。
而应急演练的面试题,就是人员应对反应演练的一种型式!
考题分四部分:
1.详述启动预案后的报警求援程序
2.简述报火警的三个方面关键要素
3.接引外部救援时的注意事项
4.详述应急信息发布的管理流程
应急局的救实减实资金的使用,一,生活救助,二,生产扶持,三道路维修,四水利设施修复。
显示全部
收起